当前位置:首页>>女人>>女性保健

【楊利偉】資料簡介簡曆及圖片

楊利偉 - 簡介

1965年6月21日,楊利偉出生在遼寧省綏中縣綏中鎮。爸爸楊德元、媽媽魏桂蘭同在鎮裏一家中學當教師(爸爸後調到縣土產公司)。楊利偉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他的妻子是張玉梅,兒子是楊寧康。

楊利偉 - 成長經曆

1983年6月,楊利偉入伍,


1987年,畢業於空軍第八飛行學院,曆任空軍航空兵某師飛行員、中隊長,曾飛過殲擊機、強擊機等機型,安全飛行1350小時,被評為一級飛行員。

1988年9月入黨。

⠀1992年、1994年,楊利偉兩次榮立三等功。⠀

【楊利偉】資料簡介簡曆及圖片

1996年,楊利偉參加航天員初選體檢。

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空軍優秀飛行員一起,成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

經過5年多的訓練,他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2003年7月,楊利偉經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具備了獨立執行航天飛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經過21小時23分、60萬公裏的安全飛行後,他於16日6時23分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返回。他和技術專家的創舉使得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03年10月15日,晉升上校軍銜。

2004年春節前後,晉升大校軍銜。

2003年11月7日,在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楊利偉“航天英雄”榮譽稱號。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為楊利偉頒發“航天功勳獎章”和“航天英雄”證書。

2003年11月27日,當選“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

2004年2月20日,榮獲“感動中國2003十大年度人物”。

⠀2004年楊利偉開始在清華大學攻讀公共管理博士學位。

2005年8月19日,俄羅斯聯邦航天署授予楊利偉一枚“加加林勳章”,以表彰他在載人航天飛行方麵取得的成就和為中俄兩國航天合作方麵所做的努力。

2004年12月9日,楊利偉獲香港中文大學頒發榮譽理學博士學位。小行星21064是以楊利偉來命名的。

2006年5月,楊利偉受聘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2008年7月,楊利偉被授予少將軍銜;

2008年8月6日,北京奧運會北京聖火傳遞第一棒火炬手。

2008年11月第四屆中國航空航天月桂獎獲得月桂獎特別獎。

2008年11月17日在海南省文昌中學的百年慶典上擔任文昌中學榮譽校長。

2009年9月14日,他作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體常委領導同誌的親切接見。

2010年2月3日,宿州學院聘請他為名譽教授。

2010年5月出版自傳《天地九重》⠀

2010年5月15日受聘為吉林大學大學生人生導師

2010年5月21日,經上級批準,被任命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

楊利偉 - 中華飛天夢

童年時光

楊利偉自幼比較文弱、性格內向、缺少膽量。為了改變小利偉的性格,每年寒暑假,爸爸有意識地帶他去爬山、到縣東六股河去遊泳。秋天,帶他去大山裏爬樹采摘果實。從此,小利偉竟對探險及運動有了興趣,常常同夥伴跋山涉水野遊,登狐仙洞山探訪狐洞、尋訪古寺遺址,尋覓傳說中的“鏈鎖地井”。看完《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雞毛信》等戰爭故事片後,他央求爸爸幫助同班的小夥伴趕製了紅纓槍,毛遂自薦當上了兒童團長。而看了《鐵道遊擊隊》後,他就一直夢想做火車司機,卻沒想到後來成為中國太空第一人。

1983年6月,在他高中三年級的時候,空軍招飛人員要在當地應屆畢業生中選拔飛行員,而從小就有從軍夢的楊利偉第一個到選飛報名處報上了自己的名字,經過嚴格的選拔、考察、體檢、麵測等程序,18歲的楊利偉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八飛行學院的一名學員。

英雄出征:圓中華飛天夢

1992年夏,楊利偉所在部隊來到新疆某機場執行訓練任務。突然,飛機發出一聲巨響,碰上了嚴重的“空中停車”故障,飛機的一個發動機不工作了!緊急關頭,楊利偉異常冷靜,竟然將戰機開回了基地,因此榮獲了三等功。

1998年1月,楊利偉和其他13位空軍優秀飛行員一起,成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在北京航天員訓練中心,楊利偉開始了航天員的訓練生涯。

當時,要學的課程非常多,天文學、天體力學、空氣動力學、航天醫學、心理學、外語以及載人航天七大係統的有關知識等都要學,涉及30多個學科、十幾個門類。比在飛行學院學習要難上幾倍、幾十倍。

好多知識是楊利偉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掌握這些知識對他來說非常困難。不過,由於他肯於吃苦,善於鑽研,基礎理論學習結束時,楊利偉的成績是全優。然而,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除了需要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外,還必須具備特殊的身體素質,接受嚴格的特殊訓練。

在普通人看來,太空是神奇而美妙的,但是對於要進入太空的航天員來說,太空不僅神奇美妙,而且又是殘酷的。這裏沒有重力,沒有氧氣,沒有水,沒有人類賴以生存的一切要素。而為了進入太空,航天員要在密閉狹小的飛船裏經曆超重、失重相互交替的過程。

要克服這些障礙,除飛船必須具備適合人生存的條件外,航天員必須進行航天環境適應、任務模擬、救生與生存等專門訓練。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是航天員訓練中最為艱苦的,是向人的極限能力挑戰。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訓練為例,在飛船處於彈道式軌道返回地球時,超重值將達到8.5個G,即人要承受相當於自身重量近10倍的壓力。通常情況下,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極度困難或停止,意誌喪失、“黑視”甚至直接影響生命。要“飛天”,就必須通過訓練來增強人的超重耐力。

楊利偉在訓練中並不蠻幹。每次訓練他都有意識地按照個人體驗的方法去練習,及時與教員溝通,總結經驗,慢慢地琢磨出規律和方法,使一些極具挑戰、嚴格的訓練逐漸變得輕鬆起來。

2003年7月,經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具備了獨立執行航天飛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

2003年10月15日5時2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員公寓問天閣廣場。身著乳白色航天服的楊利偉向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李繼耐走去,請示出征執行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莊重下達了出發的命令――這是楊利偉曆經磨練征服太空之旅,是一次英雄出征,是一次偉大出征。

征服太空:鑄華夏中國魂

2003年10月15日晨,楊利偉進入飛船,按照規定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發射前的各項檢查。 8時59分,0號指揮員下達了“1分鍾準備”的口令。火箭即將點火。指揮大廳裏充滿緊張氣氛,許多觀看飛船發射的人,緊張得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切在瞬間仿佛凝固了。

楊利偉在飛船內安穩地目視著前方,靜靜地等待著那輝煌一刻的到來。醫學監視儀器顯示,楊利偉的心率:76次/分。據國外有關資料顯示,發射前航天員因為激動或緊張,心跳一般都要加快,有的達到140次/分。

指揮大廳裏傳出了清晰的口令:10、9、8、7、6……這時,屏幕上出現楊利偉向大家敬了一個標準軍禮的畫麵。全場頓時掌聲雷動。飛船起飛了。飛向了太空。從飛船的舷窗往外望去,楊利偉看到了深邃而美麗的太空。他激動地告訴大家:“我看到美麗的太空了。”

飛船進入了太空軌道。這時,楊利偉突然感覺到身體似乎要飄了起來,他清醒地意識到,飛船已經脫離地球引力,來到了太空。在他還來不及體驗失重的奇妙感受時,就覺得好像頭朝下腳朝上,十分難受。他意識到這是在太空失重狀態下出現的一種錯覺,如果不及時克服,就很可能誘發“空間運動病”,影響任務的完成。他用平時訓練的方法,憑著頑強的意誌,強迫自己在意識上去對抗和戰勝這種錯覺,很快就調整過來,恢複了正常。

飛船在飛行。舷窗外,陽光把飛船太陽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那下邊就是人類的美麗家園。蔚藍色的地球披著淡淡的雲層,長長的海岸線在大陸和海洋間清晰可辨。

飛船繞著地球90分鍾一圈高速飛行。一會兒白天,一會兒黑夜。黑白交替之間,地球邊緣仿佛鑲了一道漂亮的金邊,景色十分迷人。楊利偉拿起攝像機,趕緊把這壯觀的景色拍攝下來。他不由得從心裏騰升起從未有過的強烈自豪感,為中國人飛上太空感到驕傲。他鄭重地在飛行手冊上寫下了“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飛船飛行到第七圈時,他又在太空展示了中國國旗和聯合國旗,表達了中國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的美好願望。

飛船繞地球飛行第十四圈進入了返回階段,這是整個飛行的最關鍵階段,也是最危險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飛船要以每秒8公裏的速度穿越“黑障區”,船體要經受2000多攝氏度高溫的考驗,航天員要承受比發射升空時更為難受的載荷衝擊力。 楊利偉返回地麵後,有人曾問他:“在進入‘黑障區’這個最危險的階段時,你心裏想過什麽?”楊利偉答:“親人和戰友。”

10月16日,楊利偉成為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那天,他回到北京航天城時已是晚上。21小時太空之旅的極度疲勞尚未消除,他就給訓練航天員的教員們一個個打電話,向教員們匯報自己在太空的情況。而此時電視裏已全是他的新聞和形象,他卻仿佛什麽都沒有發生。

11月7日,當祖國和人民給予航天英雄楊利偉以最高榮譽時,楊利偉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感謝祖國和人民對我的培養,光榮屬於祖國,光榮屬於人民,光榮屬於千萬個航天人。我為祖國感到驕傲。我將繼續努力工作,時刻準備接受祖國和人民交給我的任何任務!”

楊利偉 - 個人影響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中國自行研製的首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進入太空,經過20多小時的太空飛行,於16日6時23分成功返回地球並自主出艙。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由此成為現實,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獨立自主開展載人航天飛行的國家。

楊利偉他以自己的壯舉和英姿,贏得了每一位中國人的尊敬,同時也讓全世界為之矚目。

楊利偉 - 人物評價

楊利偉承載著中華民族飛天的夢想,他象征著中國走向太空的成功。作為中華飛天第一人,作為中國航天人的傑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曆史銘記。成就這光彩人生的,是他訓練中堅韌執著,飛天時的從容鎮定,成功後的理智平和。而這也是幾代中國航天人的精神,這精神開啟了中國人的太空時代,還將成就中華民族更多更美好的夢想。

楊利偉 - 人物語錄

1、“我有信心完成中國載人航天的首飛任務。”――――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2、“學習遠比大學時嚴得多,而訓練強度也比當飛行員時高得多。”――――接受新華社專訪時回憶長達5年的航天員學習、訓練經曆。
3、“我要聚精會神地做好每一個動作,決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期望。”――――出征前受到國家主席胡錦濤接見時的激動語言。
4、“我感覺良好。”――――15日上午順利進入太空後,對地麵說的第一句話。
5、“我一定努力工作,把後續工作完成好,向祖國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15日下午,在與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曹剛川進行“天地對話”時說。

6、“向世界各國人民問好,向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們問好;向祖國人民問好,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問好,感謝全國人民的關懷。”――――“神舟”五號飛船運行到第七圈,從距地球343公裏的太空軌道中發出問候。他同時在飛船艙內展示了中國國旗和聯合國旗。
7、“景色非常美!”――――15日晚間與家人通電話,對妻子張玉梅發出的航天感慨。
8、“味道好極了!”――――在與家人通話中,對8歲兒子楊寧康發表自己對航天食品的意見。
9、“我看到咱們美麗的家了,非常好!”――――在通話中向家人描述從太空中看地球的感受。
10、“我在這裏想對祖國說,感謝祖國和人民對我的培養和信任。我一定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重托。”――――15日淩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度公開亮相時說。

11、“實現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是一個神聖的使命。我們無論是誰去執行這次任務,都代表著祖國和人民去實現這一理想。我們現在想得最多的就是飛行程序和操作,以及如何全力以赴地去完成這次任務。”――――在誰將擔任首飛航天員的謎底尚未最後揭開時,回答記者“你們現在想得最多的是什麽”的提問時表示。
12、“作為一名航天員,我首先是一名共和國的軍人。我會發揚我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為軍旗增彩。”――――回答《解放軍報》記者提問時說。
13、“我很有力!”――――16日早晨,“神舟”五號飛船順利返回著陸後,與溫家寶總理通話時,對總理關切問候的回應。
14、“這是祖國曆史上輝煌的一頁,也是我生命中最偉大一天。”――――邁出艙門麵對歡呼的迎接人群時說的第一句話。
15、“飛船運行正常,我自我感覺良好,我為祖國感到驕傲。”――――接受完身體檢查、即將登上前往北京的飛機時,用三句話總結自己的21小時“太空之旅”。

楊利偉 - 人物自傳

“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耗時兩年親筆寫成的自傳《天地九重》2010年5月由解放軍出版社推出。楊利偉以坦率而真摯的方式,講述了自己的成長,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如何通過艱難的、接近完美的訓練,終於成就了自己見證和創造奇跡的人生。

楊利偉的文筆生動、樸實、流暢、大氣,既有對故事的生動描述,也有對自己的感覺、感情的細膩解剖。他的父親是大學中文係畢業的,楊利偉小時候非常愛看書,他寫過一篇作文《我見到了周總理》曾入選了作文集。

《天地九重》由20萬字和150幅珍貴圖片組成。對於進入太空的所經、所曆、所見、所感,楊利偉不遺餘力地作了迄今為止最為全麵和詳盡的描述。從中,我們可以讀到:他在太空飛行14圈,經曆了地球上14個晝夜,看見了怎樣的太空奇景以及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麽樣的危險與痛苦,經曆了哪些驚心動魄的時刻。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推荐排行

  • 中信係金融機構人事“雙向交棒” 銀行、信托高管互換
  • 25架次軍機入台西南空域 再度刷新紀錄!!
  • 青睞小米、比亞迪!韓國股民,加倉中國資產
  • 職業衛生檢測是做啥的(職業衛生檢測是做什麽的)